当前位置: 首页>关注 >

分享丨如何开设优质的大学专业导论课?

2023-07-31 14:23:16 来源:个人图书馆-愚然楼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引起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是导论课的重要作用之一。但专业导论课的内容过于基础,让一些教师难有发挥的余地。大量信息向学生涌来,可这些和他们熟悉的现实世界没有什么关系,“枯燥无聊”“毫无意义”将很自然地成为这些知识的形容词。尝试引导学生用这些知识解决当下实际问题成为改进导论课的方式之一,但仅仅想到这些可能还不够。

有着几十年教学经验的圣路易斯大学商学院运营和信息技术管理副教授马克・E. 费里斯很早就意识到,在统计学入门课上用“从一个罐子里取出黑色和白色棋子”的例子已经过时了。为了与现实世界建立起联系,最近几年他在教学中经常引用在商业领域使用统计学的例子。但是后来他发现,由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从商经验,所以在学这部分内容时其实是增加了他们的负担。怎么办?他想到把Twitter用作辅助教学工具。

首先,费里斯要求学生为课程专门开设一个Twitter账户,每周关注10个推文中经常引用和链接统计数据(包括新闻报道或研究报告),且活跃的Twitter账户,比如《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皮尤研究中心,或者某位统计学家的账号,直至关注满50个。每周,学生要根据费里斯指定的不同主题发布7条引用相关统计数据的推文,以及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统计主题撰写2~3条推文。

作为家庭作业,每周学生要从他们发布的推文中选出一条,用两句话总结推文内容,再用两句话评价文章来源的可信度,最后提出关于这篇文章的两个问题。到了上课时,学生们被分成三组,讨论他们的作业。之后费里斯会随机叫学生用10~15分钟的时间走上讲台报告他们的发现,并回答他追加的问题。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翻转课堂的一种形式。课程中,学生们不仅共享大量且丰富的统计事实和证据,同时对使用统计学的背景有了更细致、更全面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实践用以证据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此期间也得到塑造。

● 跨学科思维从入门课程开始

康涅狄格学院对入门级课程进行改革可谓是一次更为大胆的尝试。当下,这所文理学院正在推出一项最新的通识教育计划——“连接”,旨在培养世界需要的具有创造性的思考者。作为近40年来该校课程上的首次重大变革,“连接”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跨学科思考的新要求。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本科新生学习的入门级课程被称作ConnCourses,带有跨学科性质。

作为大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入门级课程通常要为学生讲授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但ConnCourses可以说完全是对入门级课程的重新思考。简单来说,虽然它也是以具体的学科为基础设计,但展示了该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并要求学生考虑关于如何在现实世界应用的问题。

2015年,康涅狄格学院共推出12门ConnCourses试点课程。今年,已经获批的此类课程达到将近50门。例如在最早一批试点课程中,该校古典文学系主任达里尔・菲利普斯在讲授“罗马世界”这门课程时邀请美术史系的一位同事进行了一次客座讲座,内容是古罗马奥古斯都与意大利墨索里尼之间的相似之处。这位同事强调说,奥古斯都和墨索里尼都竖起了方尖碑作为胜利纪念碑,使他们的政权合法化。

菲利普斯表示,对这门课程的改造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让学生从过去对古老东西的关注扩展到思考它对今天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且他认为学校应该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经常用跨学科的方式思考。这样当他们离开校园走进职场时,跨学科思维就将成为一种习惯。

无论是跨学科思维,还是之前提到的主动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恰恰都是当下人才竞争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关键词:

推荐内容